您的位置:首页 >行情 >

疯狂小糖(疯狂集运)

2023-08-06 22:02:50    来源:互联网

航行两次就能回本,集运市场也太疯狂了吧?

最近我看到了一个让我非常震惊的消息,有相关媒体报道:自2020年下半年以来,集运市场运价持续飙涨,带动租船市场租金上涨了50%至80%。与此同时,新造船市场的船价却并未有明显上涨,仍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为此,有业内人士分析称:以今年1月欧洲线5000美元/TEU的新运价估算,扣除1000美元成本,18000TEU左右的超大型集装箱船,如果每航次能满载,能获利高达7360万美元,航行两次就能大赚1.472亿美元;如果以载箱量95%计算,两次航行获利也能达到1.398亿美元。而在另一方面,18000TEU左右的超大型集装箱船的造价,较2013年每艘约1.37亿美元,并未有太大的增长,这也意味着只要航行两次就能收回成本。


(相关资料图)

可以预见的是,如果这个运价还能持续下去,且造价不飙升,那必将迎来一波大型集装船的订单潮,曾经那些能飙25、26节的大型集装箱船也可能会回归。这对我们造船人来说是个好消息。同时也让人担心,担心又是一窝蜂上,最后留下一地鸡毛。

#头条舰船##舰船科普#

A股最牛逼的中报来了,“海王”中远海控上半年大赚647亿。其中Q1扣非净利润约275亿,Q2差不多370亿,环比增长34%!而Q3因为有圣诞节是传统集运旺季,估计赚的不会少!这样算下来,今年赚1200-1300亿不在话下,以2229亿市值计算,估算动态市盈率1.7倍,惊掉下巴了。

虽说股市炒的是预期,但中远海控平均一天赚3.5个亿,堪称印钞机啊。如此炸裂的业绩,机构却视而不见,公司股价自去年6月到达高点一路滑坡,几乎都腰斩了,现在机构是不是应该出来道歉?

但A股就是这尿性,只疯狂追捧成长股,比如宁王动态市盈率200倍,比亚迪市盈率300倍,都是万亿的市值,请问赛道股赚多少年钱才能赶上中远海控一年赚的?但基金经理不管那么多,赛道股炒的不亦乐乎,有钱就是任性!

所以,这个超预期的业绩出来,中远海控短期会表演一波,但记得见好就收;因为从机构的角度,海运周期已经在做下坡了。另外中远最大的问题,赚了这多钱,但分红却很抠门,对股民来说赚的钱没用啊!而这些钱拿去买船扩张,一旦遇到周期下,很快就会陷入新一轮的困境。

船公司调价通知简单粗暴!

马士基预测说,由于需求激增导致供应链瓶颈和缺箱等状况将持续至2021年第四季度,然后回归正常;长荣海运总经理谢惠全此前也表示,预计拥堵将延迟到三季度。

但是拥堵缓解并不意味着运费就能下降。

根据英国知名海运咨询机构德鲁里(Drewry)的分析,该行业目前处于前所未有的业务上升周期的顶峰。德鲁里预计,到2022年运费将有所下降,不过由于“有利的供需增长趋势以及熟练的运力管理”,航运公司将设法保持高利润。

全球最大独立集装箱船船东公司Seaspan则表示,集运市场的火爆行情或将持续到2023年-2024年。去年开始,Seaspan已疯狂订船37艘,这些新船有望在2023年下半年至2024年中期交付。

而各大船公司纷纷于近日发布了新一轮的涨价通知。

以下官方通知和官网截图均可直接发给买家——该下的单就下,别等了,“疯狂的”海运市场,短期内无法退烧。

可能也会有外贸人担心,中国-欧美的高运价会不会使得买家转向我们的竞争对手去采购,比如印度、东南亚诸国等等?

短期内不必有这样的担忧,一方面是因为这些国家的疫情防控均远远不如我国,工厂没法完全复工;另一方面,高昂的运价同时也覆盖了其他亚洲口岸。

所以以下调涨通知,我们不止收集了中国出发航线的,也包括了印度、土耳其等主要出口国的运价调涨。

据wind统计,目前光伏、锂、半导体三大当红炸子鸡行业上市公司市值近12万亿,去年合计利润650亿左右。全行业估值快200倍了!

一开始是基金经理在抱团,到后来……去基金评论区看看,只能说韭菜太多,这次将会是史上收割最惨烈的一次。

现在的公募基金经理据说很难办,说是新能源到了不得不配置的时候。你不配置,客户就赎回。这两天我们也看到了一个奇葩的新闻,就是比如教育啊、文化啊等很多和新能源八杆子都打不着的主题基金前十大都配了不少新能源。基金经理大都数不是没脑子,实际上他们大多都是985毕业的。但是,屁股决定脑袋,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当前环境下作何决策不难理解。

综上,无论从估值角度,还是机构资金配置的拥挤程度,稍微有点常识的都能看到新能源泡泡已经吹得非常大了。当然,疯狂程度无法预计,最高点也只有事后才知道。但是作为个人投资者,远离是唯一的选择。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最后,又想起有人说海控10倍了太高了。前面提到的三个行业市值12万亿,预期今年利润1000亿+吧,和海控差不多。集运这个行业上市就海控一家,今天市值0.32万亿,港股市值大概0.17万亿!

经历2次“假摔”之后,新能源板块将进入彻底的疯狂阶段,还是最后一波了,预计持续1个月左右。(眼界_耐心)

所有的周期,核心都在设备扩产。逻辑我来掰扯一下。

产业资本永远比二级理性且更懂行业。在周期起来的时候,可以预见的产业资本都会主动扩产。由于一部分嗅觉比较好的扩产,加上市场开始回暖,其他产业资本会被动被卷入扩产竞争中。在这个扩产过程中,设备商会直接受益,会体现为在手订单数快速扩张,股价上涨。

设备商上涨到一定程度,要么是产能满了,要么是新增订单没有了。设备商股价见顶。

设备商股价见顶,反推过来便是扩产周期已经到了产业资本的极限,再扩所有人都要亏钱了。那么这个时候,按照扩产产能去推,便很容易得出结论,远期供大于求。但股价没有结束,股价还有滞后的财报数据支撑,所以卖方会告诉你,这业绩只有一两倍PE啊,且这次可以熨平周期啊!嗯,每次都是这么说。

那么我们来看例子。

猪是不是在猪瘟的时候为了保供,各地给补贴,疯狂恢复母猪和仔猪供应?结果是不是崩了。这里没有设备商,但是如果你去看赖氨酸的使用量,就可以很快判断出猪周期要结束了。

再来看航运,虽然这次不一样,多了一个堵港的因素,造船的效果被下降。但价格高到把散货船大批改成了集运,再加上新船的单子。所以,不管业绩怎么涨,股价都已经很久没有涨,反倒是造船的开始涨,运力被挪走的集运开始涨。

你再去看风光这一轮的产能扩张,都是设备商先开始涨,先开始调整。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看器先。

#股市分析##财经头条#

$中远海控(SH601919)$ 直至今日,依然大量专业炒股人士将周期归功于疫情,而忽略了背后的逻辑。

谣言1:欧美港口作业人员因为疫情原因减少影响作业效率。

解答:麻烦各位看看各国的集装箱进出口数据,都在大增,如果作业人员减少,何来的进出口大增,实际情况是疫情前欧美码头效率已经达到一个高负荷的状态,具体看大佬们曾经贴出的历年来各港口船舶排队时间的变化,疫情淡了几个月去了库存再叠加后续的需求,助长了集装箱运价的快速攀升

谣言2:随着疫情的控制,运价回落。

解答:大家不要忘记,每一个阶段都有质疑的声音,上一年10月时,专家就说年底运价回落到正常。今年1月份的时候又说运价将在4.5月份大幅回落。6月份又继续有专家说三季度会回落。随着欧美疫情的控制,运价仅在2-4月暂时的调整,又继续以每个星期2-3%的上涨速度狂奔。拜托,运价的逻辑就是供需问题,如果大家有做外贸的朋友可以多交流,最近依然烦恼集装箱运输,天天打电话,催箱子,催司机,订的船票已经需要提前一个月。在7-12月传统旺季来说,别说降价,保持平稳都已经是奢求的愿望了!所以我前面提到的,ccfi走势大概率将会复制上一年走势,不用到9月,大伙就能看到2800点以上的高度。而到年底,可能涨到怀疑人生!

谣言3:最强周期中远海控今年爆赚,明年大幅亏损。

解答:中远海控在重组后,已经只做集装箱运输,剥离干散油运,重组后从未出现过亏损,世界形成的三大联盟控制85%运力,在集运淡季时停航减少恶性竞争。另外随着运价的大涨,客户签约长协的比例从以前的10%到现在的40-50%,且签约的运价比以前正常盈利的价格还要高两倍。所以想看到中远亏损,十年内是不大可能的事。最权威的分析师韩军以最保守的估计,今年770亿,明年后年也不低于500亿。

结语:每年实打实500亿以上的航运大白马,赚的全是现金,并非房企银行等高负债类型,市场估值究竟能疯狂到什么程度,只能说,涨一步看高一步[加油][加油][加油]

新增谣言4:浪大了,国家会管理的,运费都让他挣了,上游企业,下游客户呢,苦不堪言,只能挣合理的利润,而不是一下子吃到撑死

解答:中远对比其它船企,已经是最良心央企,君不见每每涨价幅度都比其它公司低,运价说了是供需矛盾,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定价权,运价低,亏损王帽子戴着的时候,国家也没进行干预。这个不像国内中石油,国外20.30油价时候,国内也按照最低40油价来定。运价对于货物价值依然很低,根据苏伊士运河事件判断,目前运价仅占货物价值的2.7%,后续能还能升多少,有位外国专家前不久说过,即使以目前运价运一箱垃圾袋,成本依然比本土生产所需成本低!陆地运输很多时候异地运输成本比当地的货物价值还高,依然能产生大量贸易,例如现在华南地区的荔枝,产地2块钱的大量收购的桂味荔枝,运输到中部城市批发价也要去到10元以上,此时运输价格大大超出产地价格。举例那么多我想说明的是,中国制造,价美物廉超乎我们的想象,运价远远未到天花板。

本文疯狂小糖,疯狂集运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键词:

相关阅读

精彩放送